蜜餞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食品,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。東漢人趙華所撰《吳越春秋》一書中有"越以甘蜜丸(木黨)報吳增封之禮。"的記載。這是我國有關蜜餞較早的文字記載。進人唐宋時期,由于農業生產的發展,特別是果品和養蜂、制糖業的發展,使蜜餞加工得到長足的發展,形成了"煎、釀、曝、糝"等—整套加工工藝,從而使蜜餞食品的產品及品種大為增加,成為一種獨立于食品之林的"蜜煎"食品。所聞"蜜煎"是指人們將新鮮果品放在蜂蜜中煎煮濃縮,以去除果品中的大量水分,增進風味,以利于久存而得其名。至元明時期,蜜餞的加工無論在加工技術和花色品種上都又有了進一步發展,其加工工藝日益完善,趨于成熟,不僅聞名于國內,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。在1913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,我國生產的蜜餞曾榮獲金質獎章,博得了很高的評價。此時蜜餞的加工技術水平可以說已上升至古代的最高點,其名稱則改為"蜜餞"。新中國成立后,蜜餞工業發展異常迅速,形成了一些具有較大規模和生產能力的工廠,生產能力大幅提高,使蜜餞工業進入了繁榮昌盛的時期。